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资料 > 说课稿

三年级语文说课稿

时间:2025-10-13 07:14:09
【精品】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

【精品】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

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,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,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。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

各位评委老师,下午好!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《槐乡五月》。

课文以生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,生动地展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、热情好客的特点。文中长短句的交错,叠词、拟声词的恰当运用,使文章琅琅上口,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情趣。

课文语句优美,对我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说,有很强的吸引力,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,语句中蕴涵的意境,对学生来说,可能有一定的困难,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,这些,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。

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,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:

知识目标:学会课文10个生字,认识绿线内10个

能力目标: 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情感目标:感受槐乡五月优美的景色,体会槐乡孩子纯朴可爱、天真烂漫的特 点,培养审美情趣。

我设想通过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完成以上教学目标。

第一课时,我打算采用三个层面的读,引导学生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。

首先在揭示课题后,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,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。接着,结合初读检查,引导学生再读课文,在这个过程中,指导正音“浸和襟”、“醇和陈”,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“熏醉、大大咧咧”等词语,比如“熏醉”这个词,根据我以往的经验,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很难有真切的体会,因此,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读前面的有关词句,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,使学生感悟到槐花香味的浓烈,令人陶醉,同时,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。在学生读准字音、读通句子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,初步感知槐乡花的美,槐乡孩子的可爱。

以上是我对第一课时的简要设想,下面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思路。

第二课时,我主要采用3个环节进行教学,1、品味探究,体会槐花之美;2、入境体验,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;3、拓展延伸,内化表达槐乡美。

一、品味探究,体会槐花之美

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,学生已初步感受了槐乡优美的景色。第二课时,上课伊始,我播放多媒体课件,呈现五月槐花盛开的美景,(图景由远到近,由全景到特写)然后请学生谈谈看到的景象,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,读后四人一组讨论,你认为槐花美在哪里,讨论后进行集体交流。在交流中,孩子会谈到多种感受。比如,有的孩子可能会说,我是从“槐乡的山山洼洼,坡坡岗岗,似瑞雪初降,一片白茫茫”中的“白茫茫”感受到槐花的美丽的。也有的学生可能说:“我是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,远看像玉雕的圆球;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,近看如维吾尔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”这句话体会到的,当学生说到这句话的时侯,我首先表扬学生会读书,找得好,接着鼓励学生继续细细地读课文,找找有关表示槐花动态的词,引导学生想象“槐花抱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,槐花挂满枝头有时怎样的情景呢?”之后,我又播放课件,展示槐花像玉雕的圆球,进一步帮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槐花的美;接着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,增强感悟。

就这样,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,积极捕捉语文信息,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。

接着,我以“槐花开满了各个地方,你闻到香味了吗?”为过渡,引导学生读下面的一段文字,读后请学生以“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,因为———”开头练习说话,如:“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,因为小蜜蜂飞来了,采走了香的粉,酿出了甜的蜜。”“

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,因为桌上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,清香、春香、浓香……”这样结合具体的语词,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表达,再配以师生合作赏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槐花遍地、槐香飘散的令人神往的美景。

二、入境体验,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

通过以上教学活动,学生的知觉、情感被调动起来了,这时,我与学生轻松谈话:“假如你来到槐乡,你会看到些什么?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镜头来说说”,然后请学生自由品味朗读课文第二、三自然段,同桌先进行交流,我在学生中间巡回指导,作适当点拨,再组织集体交流。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进入槐乡,去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,感受槐乡孩子天真烂漫、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。比如,有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说:“我来到了槐乡,看到了一位小朋友被香气熏醉了,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。”我就抓住“熏醉”这个词,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槐花的浓烈香味,同时结合“傻乎乎、卧”这些词,引导学生品读、想象、表演,体会槐乡孩子天真可爱、充满情趣的特点。在此基础上,再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,加深体验。当然,针对课文第二、三自然段中的其他语句都表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的特点,(板书:纯朴可爱)学生可能还会说:“我来到了槐乡,好客的槐乡孩子会把我拉到家中,请我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……”

“我来到了槐乡,看到槐乡孩子大大咧咧的,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槐花……”等等。

在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中,我引读课文最后一段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
三、拓展延伸,内化表达槐乡美

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,为槐乡风情所陶醉时,我趁热打铁,引导孩子们策划一个槐花节,鼓励学生写写邀请函,设计广告词会欢迎标语,也可以介绍槐乡风情等等,这样,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,培养了学生语文能力。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意义所在,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。

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的教学设计,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我会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不断的调整和改动,不足之处,恳请评为老师批评指导。

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

一、领悟教材、确定目标(说教学目标)

《燕子专列》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。“课标”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,学生要“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”;“能联系上下文,理解词语的意思,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”和“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,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”以及“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、精彩句段”。

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,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。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。有一年春天,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,因当地气温骤降,风雪不止,燕子找不到食物,饥寒交迫,面临死亡的危险。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,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,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。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,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。

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,结合学生的特点,对 ……此处隐藏18271个字……的重要内容,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,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,感悟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。同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,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词汇量和阅读量,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,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,但是少部分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还有所欠缺,有待提高。我为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,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:

教学目标:

1.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“承受、剧痛、失声痛哭、大汗淋漓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2.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悟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
3.理解“微笑”的含义,懂得一个人可以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自我。

教学重难点:

1.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悟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
2.理解“微笑”的含义,懂得一个人可以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自我。

根据本节课的特点,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,并使用多媒体课件,学习卡片等多种教学手段,以及同桌讨论,小组讨论交流,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来辅助完成。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,我共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:

一、复习旧知,情感铺垫。(预计使用时间5分钟)

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,我和学生已经初读课文,学习了课文的生字和新词,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、二自然段。本节课的导入,我采用了复习旧知导入法: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上节课的词语,让学生齐读,为第二课时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、理解重点词语打下基础。接着请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一、二自然段,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。多媒体出示桑兰所获得的荣誉。以及获得荣誉时候的照片。接着出示她受伤时候的照片,对于桑兰这样的女孩,真是天大的不幸。这一个环节的设计,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三——六自然段的情感尝试做铺垫,并且对于学生在最后理解“微笑”的含义,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
二、自学课本,尝试练习。(预计使用时间8分钟)

1.请学生四人小组自学课文三——六自然段,尝试完成以下自学练习。

所描写的场景 桑兰的表现

第三自然段

第四自然段

第五自然段

第六自然段

2.将练习做成学习卡,发到各四人小组。让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尝试练习。这里主要是运用合作尝试教学法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激活学生的思维,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,转变为自主学习,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内,激发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教,或者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三、学生讨论,教师交流。(预计使用时间19分钟)

让学生逐段交流自学练习中的问题,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这一个个感人的场景。再通过教师引导对重点词语的理解,和感情朗读的指导,使学生沉浸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里,体会桑兰的坚强、勇敢、乐观。这里偏重运用情景尝试教学法,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,一步步尝试体会、感悟桑兰的精神。具体是这样操作的:

1.第三自然段的交流。让学生交流自学练习中第三自然所描写的场景和桑兰的表现。这个学生一般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。接着多媒体出示桑兰受伤后队友来看望的场面。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队友和桑兰的不同表现,理解队友失声痛哭的意思。让学生理解此时的桑兰,面对队友的失声痛哭,面对自己的不幸,她并不是没有眼泪,而此时她没有掉一滴眼泪,她的内心在坚强地承受着眼泪。

2.第四自然段的交流。学生交流自学的情况后,多媒体课件出示桑兰接受治疗时忍受剧痛的照片,让学生想想自己曾经经受过的疼痛,理解剧痛的意思。学生在自学的时候,已经找到了桑兰面对这样的剧痛还能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,再次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经受疼痛时候的表现,学生大多会说自己会哭,会呻吟,或者跟爸爸妈妈撒娇耍赖,此时再和桑兰的表现作对比,突出了桑兰的勇敢。也可能会有学生说自己不会哭,会像桑兰一样,这个时侯,要适时提出表扬。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主治医生对桑兰的评价,要读出赞美、感叹的感情来,从而使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
3.第五自然段的交流。第五自然段主要是讲桑兰接受康复训练,学生在自学后,都能回答得出来。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桑兰进行康复训练的场景,突出桑兰在进行简单的训练时候,所付出的不寻常的努力。但是也会有部分学生说这些动作很简单。此时就要引导学生,桑兰受伤后已经高位截瘫,双手以及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,要做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,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。再让学生回忆体育课后自己因为体育锻炼的劳累,而出现的大汗淋漓,气喘吁吁,感受桑兰训练时候的疲惫。她用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承受着康复训练带来的疲惫。

4.第六自然段的交流。通过学生的交流,知道了这一个自然段是写桑兰出院以后微笑着面对世人。用多媒体出示该画面,用字幕打出桑兰说的话:我决不向伤痛屈服,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!指导学生读出坚决、自信的语气。到这个时候,面对不幸却坚强、勇敢、乐观的桑兰的形象已经清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,在不幸面前,她仍然能露出动人的微笑。

四、诠释课题,理解“微笑”含义。(预计使用时间8分钟)

课文学到这里,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已经油然而生。此时,再来引导学生理解“微笑”的含义,就容易多了。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海外人士以及领导人接见桑兰的照片,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,然后对板书进行总结,课题中的“一切”,其实是指成功和不幸,我们的桑兰在成功时候微笑,面对不幸时,仍然能够微笑着面对。从而揭示了“微笑”的真正含义。号召同学们学习桑兰的“微笑精神”,成功要微笑,挫折面前更要微笑。水到渠成,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。

本节课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几种模式,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,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,效果显著。特别是课文的重点段3——6自然段的学习,采用了情感尝试和合作尝试相结合的尝试教学法,大胆放给学生去自学,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试一试,这样课堂教学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学生主动积极思考,主动自学课本,在课本中寻找线索寻找答案,,主动向别人请教,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的位置上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激活学生的思维,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。扬长避短,综合各种教学方法,辅以各种教学手段,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。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讲解,避免生硬的灌输。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性。最后的感情升华,既是对课文的总结,对课文的重点内容“微笑”的理解。又让学生感悟到了“微笑精神”,对学生是一种教育和激励,号召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像桑兰姐姐一样微笑着承受一切。达到了课文的高潮。

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,本课采用词语式板书,简明扼要,富有启发性。通过几个含有内在联系的关键词,引起学生连贯思索,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,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。

附:板书设计

4、微笑着承受一切

成功 微笑

坚强

承受眼泪 勇敢

不幸 承受剧痛 微笑 乐观

承受疲惫

《【精品】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